行业新闻
警惕!金属疲劳!
金属疲劳是什么?

金属疲劳是金属材料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反复作用下,局部区域逐渐累积损伤并最终导致断裂失效的现象。其核心特征在于:即使所受应力远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,长期承受交变载荷仍可能引发突发性破坏。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:微观裂纹萌生、裂纹扩展和最终断裂。







由于金属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存在非均质性,致使应力传导过程中出现分布不均的现象,某些区域会形成应力高度聚集的集中点。与此同时,金属内部缺陷部位还存在着大量微观裂纹。在外部载荷的持续作用下,这些裂纹会逐渐扩展延伸,随着裂纹的不断增大,材料中能够有效承担应力的部分持续减少。当剩余承载区域无法再承受外部载荷时,整个金属构件便会发生失效破坏。



如果提升抗疲劳性?

提升金属材料抗疲劳性能存在多种有效策略。向金属材料中添加特殊元素,如同为人体补充维生素般,能够显著增强其抗疲劳能力。以钢铁和有色金属为例,只需加入极低比例(万分之几甚至千万分之几)的稀土元素,就能大幅提升材料的抗疲劳强度,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。

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“金属免疫疗法” 这一创新技术应运而生。该技术通过预先处理的方式,强化金属材料的疲劳抗性,从而抵御疲劳损伤。在金属构件设计与加工过程中,需着重优化结构,尽可能消除薄弱部位;同时,采用适当的辅助工艺提升表面光洁度,避免因锈蚀引发疲劳问题。对于会产生震动的机械设备,应当采取减震措施,降低金属因震动产生疲劳的风险。此外,定期对金属内部结构进行检测也至关重要,这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疲劳隐患,进一步保障金属材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。


金属疲劳的用处?

金属疲劳引发的裂纹常常是导致灾难的隐患,但这一特性并非只有弊端,在特定场景下也能发挥独特价值。基于金属疲劳断裂原理研发的应力断料机现已问世,它能对各类金属与非金属材料,在预设切口处引发疲劳断裂从而完成加工。这种加工过程极为高效,耗时通常不超过 2 秒。值得一提的是,对于那些硬度高、切削难度大的材料,应力断料机反而能更轻松地实现加工需求,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满足生产制造中的特殊要求。


材料力学通过静力实验测定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,如弹性极限、屈服极限、强度极限等,但这些指标无法全面体现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真实特性。因此,若继续沿用静载荷设计方法,对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或结构进行设计,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极有可能出现毫无征兆的失效问题。



疲劳破坏和传统静力破坏在本质特性上存在诸多显著差异。

其一,破坏的载荷作用模式与时间进程不同。静力破坏是在单次最大载荷作用下即刻或短时间内发生的;而疲劳破坏则是承受多次反复载荷,需经过长时间、多循环的应力作用才会出现失效,并非短期内就能显现。

其二,引发破坏的应力阈值存在差异。当静应力处于低于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的水平时,不会出现静力破坏;但在疲劳破坏中,即便交变应力远远低于静强度极限,甚至低于屈服极限,也可能引发材料失效。

其三,破坏时呈现的变形特征截然不同。静力破坏发生前,材料通常会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,人们可以直观察觉;而疲劳破坏即便发生在塑性良好的金属材料上,往往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,呈现出类似脆性破坏的特征,难以提前预判,因此相较静力破坏而言,疲劳破坏的潜在危险性更大。


疲劳具有以下显著特点:


首先,疲劳属于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现象,意味着材料在承受低于抗拉强度甚至屈服强度的应力时,经过一定循环次数后才会发生断裂,具有寿命特征。
其次,疲劳呈现脆性断裂特性。鉴于疲劳过程中的应力水平通常低于屈服强度,无论材料本身是韧性还是脆性,在疲劳断裂发生前,均不会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或直观可见的先兆。
最后,疲劳对材料缺陷极为敏感。因为疲劳破坏往往始于材料局部,所以缺陷的存在会极大影响疲劳寿命,缺陷处更易成为疲劳破坏的起始点,凸显出疲劳对缺陷的高度选择性 。


返回


总部地址: 潘南西路20号新材料研究所

电话: 400-8808-238

手机: 400-8808-238

公司网址: www.bojian-test.com

© 2024 博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4083488号-1